top of page

內文

 

 

  今年9月,因為一間小學的罷課事件,引出了「混齡教育」的論戰,有人說混齡教育會壓縮到學生的上課時間,剝奪孩子的受教權利;也有人說混齡教育對於學生人數少的偏鄉小學,是個轉型的契機。但什麼是混齡教育?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教育政策出現?

 

 

一、混齡教育的背景

 

  其實混齡教育並不是一個新的教育模式,在18世紀工業化時代來臨之前,教育不分年齡,不同年齡層的人在同個空間一起學習。到了工業化時代,工作大多為專業、密集的性質,教育學者開始提出分齡教育,將同個年齡層的孩子聚集在一起,希望學生能夠在短暫的時間內學習到最多的東西,確保知識能夠迅速準確的傳達。

 

  在德國他們有一些學者,從那個畫上,有些畫是教育方面的,那他們從這一類的畫去解析出來的,就發現其實在最開始的教育,一直到14、15、16世紀,都是混齡教育,所以你可以看到,混齡教育在人類社會裡面早就存在,他不是一個新的東西,中國古代可能也是這樣,只是我們對那個不熟悉。

 

  台灣對於混齡教育或許還有點陌生,但在有些國家,混齡教育早就普遍存在。例如:德國的幼兒園招收6歲以上和6歲以下的孩童,上午6歲以上孩童會去上小學,下午則回到大班級裡,和其他年紀較小的孩童一起互動學習。

 

  中正大學教授:德國人很重視就是說社會互動、社會學習,他們認為說,不同年齡的小孩子在一起互動,那個比較弱的自動會被影響提升,那能力比較強的他會學會怎麼照顧比較弱勢的。

 

 

二、混齡教育與實驗教育的實施方式

 

  103年11月,立法院三讀通過實驗教育三法,它不受九年一貫的限制,鼓勵學校在經營與教學方式上,有不一樣的創新與突破。

 

  嘉義縣目前已有4所小學試辦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分別是太平、太興、仁和及豐山。他們希望利用這個機會,解決目前因為學生人數過少而面臨廢校的問題。

 

  皆位於梅山鄉的太興與仁和國小,現階段正進行全校性的混齡教育,將六個年級濃縮成三個年段,不管是國、英、數、社會、自然等核心課程,還是藝文、體育等綜合課程,皆以年段分班上課。

 

  而阿里山鄉的豐山國小,則是教育部在今年從全台灣挑出5間偏鄉小學,進行「混齡教育」實驗計畫的其中一間。

 

  豐山國小目前仍維持6個年級分班上課,但是為了讓這裡的孩子,國小畢業後不用到外地讀國中,故採用逐年縮編的方式,每年保留6個班級,期望在107學年度達到國小分三個年段混齡上課,並增設國中部三個班級。

 

104學年度: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

105學年度:一二年級混齡、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國中一年級

106學年度:一二年級混齡、三年級四年級混齡、五年級、六年級、國中一年級、國中二年級

107學年度:一二年級混齡、三四年級混齡、五六年級混齡、國中一年級、國中二年級、國中三年級

 

  豐山國小教務處主任:我們的學校也是要被裁併校的重點學校,為了救亡圖存,學校不得不改變經營形態。以豐山國小的學生結構來講,只要有一個年級沒有學生,學校就要收掉了。我如果混齡的話,縱使沒有三年級,我四年級還是可以成一個班,因為我依照的是實驗教育法的話,我不需要受到國民教育法當中的班級原額和配置的那個限制。但是因為我們是屬於特殊偏遠地區,所以我們這個學校還可以有就是,講難聽一點,苟延殘喘的一天。剛好去年的實驗教育三法通過了,然後學校有這個契機,可以去做這樣子一個變革的時候,我們其實也就是在半推半就之下,毅然決然的走這條路。

 

  教育處國民教育科科長 顏廷育:我們那時候,想要讓學校可以還是服務這個社區的孩子,很多人都說那你們可以乾脆把他轉型,收起來或是當分校,可是我們認為說,其實學校還是有服務社區的價值和功能存在,收起來那我們也是覺得很可惜。

 

  豐山國小教務處主任:偏遠地區學校為什麼對這個社區那麼重要?因為其實只有這個地方的運作是最正常的,在這個地方也只有最多的人有行政經驗,幫這個地方做事情。

 

 

混齡教育核心概念

 

1. 精緻化教育

 

  大家對於混齡教育的第一個疑問大部分都是:不同年齡的小孩如何用同一套教材上課?上課的時間、內容是否受到年齡層的差別而減半,孩子的學習成效是否也會跟著打了折扣?

 

  太興國小教務處主任我們說混齡教育,我認為他當中的核心價值就是:個別化、差異化的精緻教育。我們家長他們有時候就會說:「哼,你們兩個年級坐在一間教室,所以學習的時間剩一半。其實這是很表面的數字。山下,一個老師要對付26、27個小朋友,其實你確定這個老師把26種、27種不一樣學習方式不同的小朋友他都弄懂了嗎?只不過混齡教育面臨到,教室裡面就是有兩個不同年級的這種非常具體而表面的差異,迫使老師必須去把你們這幾個人的學習型態,徹徹底底地去摸個清楚。

 

2. 團體合作溝通

 

  透過混齡教育,學生們有更多機會在同一個班級裡,與自己不同年齡的孩子相處,到學校不僅學習課本知識,更可以培養人際關係與團體合作。然而這樣的做法學生是否可以適應?課程活動的設計安排若不適當,學習效果是否也會受到影響?

 

  嘉義大學陳聖謨教授:綜觀三十幾年的研究,他們的研究數據告訴我們,這樣一個混齡教學的教學組織,其實對學生的學業成就,國英數那種,沒有明顯的差異,看不出哪邊比較好,但是對於學生的那一種社會能力、社會成熟度,扮演領袖、怎麼跟別人團體合作的那種能力、絕對是超越傳統分年級得教學。阿你們學生數已經夠少了,那種群聚互動的機會,給他更多的可能,那當然學生在這方面得能力是比較讓我們更樂觀的,所以我就是因為看到實證研究的一個效應,我覺得只要方法技術得當,絕對可以讓這些學生受益。

 

3. 創新教學方式─主題戶外課程

 

  混齡實驗計畫除了翻轉傳統的分班制度,也嘗試透過特色主題教學,期待偏鄉小學善用在地社區特色,帶領學生走訪社區,利用課堂所學知識,實際應用到生活中。

 

  位於梅山鄉的太興國小,這學期開始每周五的下午將會進行全校性的戶外教學,帶領學生到附近的太興岩步道走走,學生學期末的目標是建立梅山鄉沿途的生態地圖。

 

  太興國小教務處主任:生活在太興村的小朋友,他對太興沒有什麼瞭解,這些地方得人跟環境之間的關係,很可惜地是,我們的小朋友他看不到這些事情,因為他受限於一天在學校12個小時,所以實驗教育勢在必行。

 

六、課業重要,還是專長重要

 

  混齡實驗計畫的推動,不外乎希望彌補偏鄉小學在教育資源上的不足,期待用另一個方式保存學校完整性,並讓孩子們快樂學習。然而家長們卻擔心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否過度理想化?學科知識會不會輸城市小學的孩子一大截?這樣的問題,是否會在偏鄉小學進行混齡實驗教育之後更為明顯。

 

  家長:他們這樣子做有他們得規劃,這樣是沒有錯,可是也是要小孩子能適應,就會擔心他們主要得科目會被剝奪掉這樣, 你要其他課餘時間去學習一些外來的一些才藝那都OK,最主要的課程你不能耽誤到,這事最基本的。那後來有別的年級的小朋友有在反應說,如果要他們自習,老師在上面上另一個年級的課,他們會覺得沒辦法自習,會覺得吵到他們。

 

  朱啟華:在台灣是不是基於不要讓偏鄉小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我不知道,但是我這樣去觀察,我覺得說,有時候他們輸在起跑點上是必然的,因為那裏的小孩子沒有下課就去安親班,沒有阿,下課就到田裡面,他哪有可能說要贏台北市的小孩子或跟他們比,不可能,所以要運用在地的優勢,應該要和大自然一個融合的機會,我覺得在這是在台灣如果真得推混齡教育非常大的特色。

 

  主任:太興得小朋友不能只跟太興的小朋友比。我們在把外面的標準化測驗拿進來,好,我們現在跟全台灣的小朋友比。來確保跟說服家長來相信我們太興。

 

八、混齡教師沒經驗、教材沒頭緒

 

  在台灣,大多數的老師都沒有受過混齡教育完整的訓練,現在如果突然要老師轉變教學模式和風格,且同時要面對不同年齡層的學生,在課程內容的規劃和安排,對老師們來說都是一大挑戰。

 

  太興國小為了讓老師在教學上有所進步,除了每周三下午的混齡工作坊,每位老師必須出席每周四晚上的「共同備課時間」,互相討論與分享目前遇到的教學問題。

 

  太興國小老師:有各年級老師一起來討論的話,你有其他不同老師就是會有不同的想法,他們會拋出不同的意見,我覺得這樣互相激發的話,收穫會比較多。

 

  太興國小教務處主任:老師只要換一間學校,一定會有調適期,加上他馬上要面對的就是兩個年級做在一間教室裡面。藝能科目都還好,但是面臨到知識性的科目,整合在一起,老師就一定要花更多的心力。

 

九、實驗完,然後呢?

 

  教育方法千千百百種,不段改革與創新,都是希望孩子能夠在成長階段,得到最好的教育,但是在改變的過程中,卻沒有人能夠保證改變的結果會成功,還會失敗?將「教育」冠上「實驗」兩個字,改變的同時,是否也賭上了這些被實驗學生的未來?

 

  教育處國民教育科科長 顏廷育:希望就是讓家長瞭解,我們不是把學校收掉,我們開放觀課,你可以來看我們老師上課的狀況,有任何問題,隨時跟我們反應,那我們先實驗看看,做一年看看,因為我們後面還有一些配套措施,我們有輔導的夥伴、我們中正、嘉大,還有一位我們的退休校長,我們會到學校去輔導這些課程怎麼規劃,老師課程規劃。

 

  豐山國小教務處主任:六年級的這一班七個學生,如果他們認同這樣子的理念,願意繼續留在豐山讀國中,那就表示我們邁進了第一步,然後他們這一屆的學生在107年去參加統測的成績,那也許有一個A、三個B、一個C,那這樣子家長能接受,我們也可以接受。不管你參加實驗教育或者不參加實驗教育,這樣子做到底對不對?最起碼我們這些老師或是這個學校,願意繼續留存下來,繼續陪伴這群學生,就會給這群小朋友一個力量。

 

  太興國小老師:如果真得要做,你要有一個配套措施包括教材、教學方法,還有他覺得說,三班配2.0個老師很棒,可是我們的行政工作一樣的多,而且我們只有一個組長,那變成有些行政工作老師要做,這個方法對於很多那種面臨裁併校的,學校人數不多,他是一個契機,也是一個轉型的方法,但是政府要有一個很好的配套措施,而不是說好吧你們就做,什麼都不給你們,阿你們自己想辦法,再來要給你什麼訪視還有評鑑,那對老師是壓力。很多人都說,假混齡,你照原來的方式,可是你其實只是把兩個班並在一起而已。

 

  家長:現在出去,不看學歷,你就要有一技之長,我們當然不希望小孩子跟我們一樣務農,我們當然希望小孩子出去外面發展,你現在不注重智能,納出去怎麼跟人加拚呢?現在這樣子做,也許你們做的有聲有色,可是對我們家長來講,小孩子被犧牲了,一開始的基礎打不好出去怎麼跟人家拚?講歸講,你們真的有辦法做到像你們希望的這樣嗎?說一句難聽一點,叫那個教育部的兒子來這邊學阿?看他們要不要?給我們這邊山上的家長感覺就是被當白老鼠,你們實驗實驗的好,就好,如果實驗不好,犧牲的是誰?

 

  混齡教育或許被期待是ㄧ種改善偏鄉小學經營型態的方法,但是在力圖改變的同時,若沒有做好配套措施,也沒有顧慮到家長與孩子的適應問題,在沒有良好的溝通之下,混齡教育慌亂上陣,誰能承擔最後的實驗後果?誰來還給孩子一生只有一次的成長?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