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提升社會文化素養 接受外籍配偶

【記者 王皓弘/嘉義市報導】

 

  近幾年來,遠嫁臺灣之外籍女性劇增,臺灣成為人口移入國家,而臺灣家庭的型態因此明顯多元化,臺灣的人口結構也有相當之改變,對整個社會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另一方面,外配家庭持續增加但卻多居弱勢地位,來到台灣的外籍新娘在養育兒女方面則多了許多困難,除了要適應新的生活,還會因為文化及語言的不合進而影響兒女的教育。根據統計,外籍配偶普遍教育程度偏低,國中以下學歷者占41%,年紀也都很輕,24歲以下者占72.2%(內政部,2003)。因此,在台灣的外配家庭,面對的不只是一般婚姻和子女養育的問題,除此之外還需要面臨文化及語言不通的困難,如果又是處於經濟弱勢,更容易造成社會潛在的危機。

 

  在台灣,許多男性常常因為背負著生育後代壓力,但是在與異性交往方面卻一竅不通,為此選擇透過婚姻仲介與中國、越南、緬甸等東南亞地區女子做婚姻買賣來解決成家立業的困難。表面上看似解決了生育後代的問題,但魔鬼藏在細節裡,這些外籍配偶學歷偏低,且因語言不相容、文化差異甚大,加上迎娶外籍新娘的台灣男子平均教育水準只有高中畢業,社經地位也是在社會底層,種種因素都會對兒女成長教育造成一大衝擊,新台灣之子更容易複製了社會底層的發生,成為新一代弱勢兒童。

 

  新住民阮蓓海女士嫁來臺灣已經有16年,和老公擁有四個小孩,目前住在嘉義縣民雄鄉,她覺得:「在臺灣不是所有的外配家庭都是屬於經濟地位低的家庭,我很幸運地可以過著小康的生活,讓我更加努力地學習我的中文以及養育我的孩子,讓我知道我在臺灣也可以過著跟一般臺灣人一樣平等的生活,不會因為我的國籍而受到歧視及考驗,但是我很多在臺灣的越南姊妹在工作上以及教育上常常受到無形的排擠,我覺得這是臺灣大眾素質不足的地方。」

 

  受到排擠的還有新住民阮氏親女士,她的小孩剛讀幼稚園的第一個月,就時常受到學校教育層面的不尊重。接見孩子的同時,老師就對她說這間幼稚園這麼貴,學費不可以延遲不然就不能讀了。阮氏親:「一開始就看不起我們覺得我們繳不出學費,再來就是有一次家長會,其他的家長和學生會因為我的口音而取笑我的孩子。我們新住民到臺灣也是很認真得生活,我們只是文化上面的不同,其他方面我們不比臺灣人來的差,我覺得反倒是臺灣人民的接受度有待改善。」

 

  嘉義縣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陳思佳女士則表示:「在教育水準上面政府透過設立外籍配偶終身教育中程計畫,從外籍母親的教育著手,這些外籍配偶在經過語文、聽、說、讀、寫訓練後,看得懂報紙、聽得懂新聞,才能真正融入臺灣文化,甚至可以騎車、獨自上銀行辦事、指導孩子作業,成就感帶來自信心,積極的態度也會牽動孩子的學習成就。」

 

  補助家庭經濟弱勢的外籍配偶子女在校做課後輔導,政府在因應新臺灣之子的措施上已經有逐步進行,但是在偏鄉的教育資源上面還是有待加強。陳思佳說:「通常外配家庭以鄉下居多,就我個人的服務經驗有一個在圤子的外配家庭子女有智能不足的問題,但是當地資源不足沒有辦法給予額外的教育資源,加上車資的關係,母親就選擇放棄了外地給予協助的管道。」

 

  外配家庭雖然提升了台灣的生育率,但是伴隨而來的問題正是台灣更需要改進的地方,不論是地方教育資源不平均,外籍新娘基礎教育不足和職業訓練機會缺乏,台灣人本身文化接受度也是需要再加強,否則新台灣之子面對的不僅只是缺發教育機會和資源,在成長的路途上更要面對台灣人異樣眼光的壓力。

 

 

 

  


 

 

越南新娘一同在臺灣慶節日。

阮蓓海/提供

外籍配偶與新臺灣之子一同表演。

阮蓓海/提供

外配家庭在表演後一同合照。

阮蓓海/提供

你可能有興趣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