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家庭條件落差大 偏鄉教育難推行

【記者 陳韋勳/嘉義縣報導】

 

  偏鄉教育除了政府、學校的大力推動以外,家庭其實才是真正影響教育成效的最重要因素,相較於都市,家庭教育的不足也許可以透過學校活動、同儕互動補上,但在偏鄉地區家庭教育的缺失就顯得更加難以彌補,影響效果最大的家庭教育被忽視或偏差的時候,老師通常也難以透過短時間的學校教育改變學生。

 

  根據102學年教育部統計資料,國中小中輟生為原住民者、隔代教養者、父母為外籍配偶的比重加起來,共占逾四成,由此可見,家庭背景和學習意願是息息相關的。中林國小涂玉仙老師表示,最常見的就是出口成「髒」,大部分案例都是家裡大人平常講話就三句不離髒話,所以自然小朋友就有樣學樣,即使老師明言規定、祭出罰則,還是難以改變這方面的惡習,可能打籃球的時候,不小心脫口而出就又是髒話。除了生活習慣之外,家庭教育缺失的問題,涂老師也這麼說,「另一方面是課外活動匱乏,因為家裡不重視,或是經濟能力不允許,所以很多學生可能到小學畢業都沒踏出過生長的小鄉鎮,新環境的刺激對小孩來說還是十分必要的」。

 

  複雜的家庭教育問題背後牽扯到龐大的社會、經濟條件等因素,而要從根本解決社會問題仍要透過教育的手段,這個教育到政治、經濟的循環是良性還是惡性需要由各領域力量一起協力決定才能解決整體社會的結構問題。

  


 

 

班級人數少導致同儕刺激也較少。

記者 陳韋勳/攝影

太興國小社區服務活動。

記者 陳韋勳/攝影

學生在進行健康週活動。

記者 陳韋勳/攝影

你可能有興趣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