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隔代教養 學校與家長的合作新課題

【記者 王崇任/嘉義縣報導】

 

  由於少子化、高齡化等因素導致青年人必須負擔家中長者起居,使得偏鄉青年多數離開家鄉到大城市工作,導致隔代教養家庭比例漸漸提升。從民國八十九年起十年間隔代教養家庭的戶數比例升高了35.1%目前比例仍逐漸增加中。在隔代教養的情況下,小孩子的課業方面以及兒童發展心理層面皆會有所影響,學校與家長勢必得有新的方針來處理這樣的課題。

 

  在嘉義擔任教職二十餘年的涂老師表示,隔代教養雖然也是有好處,但整體考量下來仍是弊大於利。祖父母的記憶力、注意力與聽力的下降,會造成小孩的需求與困難無法得到適當協助,影響照護的品質,而祖父母也無法掌握小孩子的課業,多數在嘉義的家庭連父母都沒有能力教導孩子課業,更何況是沒讀過什麼書的祖父母,這也是老師必須要在課後持續追蹤的原因。

 

  「在隔代教養的家庭中比較常遇到的狀況,是因為阿公阿嬤年紀大,對資訊的接收比較不足。」現正任職於中林國小的李素金提到,祖孫之間經常會因為資訊接收不同,產生誤會和代溝。除了新資訊接收的問題以外,同時她也指出,爺爺奶奶比起父母,通常對孩子的約束力較低,發生問題時也只能表達無奈之情,無法真正解決孩子的問題。另外,隔代教養造成親子的疏離感相當普遍,孩子與父母親接觸的質與量明顯不足,未來在回到父母管教時會產生更多的問題,這也是另一個隱憂。若是一直由不同的角色在照顧,容易造成小孩以後脾氣較差、較固執並厭惡改變生活習慣等,這些皆會讓未來接手教育的人不易管教小孩。

 

  出生於嘉義,由祖父母一手拉拔長大的劉柏宜目前就讀嘉義高工,從小父母離異,父親為了工作而到台中,一個禮拜才回來一天。劉柏宜表示,他的童年跟朋友們過得都不太一樣,同學的家人六日都會一起出門玩,他就只能在家裡跟著爺爺看電視,並照顧身體不好的奶奶。「功課上有問題的時候真的沒有人可以問,除了自己多用功以外找不到別的辦法。」劉柏宜表示,為了向今年考上中央大學的邱子源學長看齊,他會更加努力。「我愛我的祖父母,隔代教養反而讓我更重視我與家人間的關係,不過這也是我上了高中後才慢慢有的體悟,小時候什麼都不懂。」

 

  醫療的進步、壽命的提升、雙薪家庭的普遍,許多原因將導致隔代教養成為未來趨勢,將不會再是少數家庭擁有的問題。「還是必須家長、學校、政府三方合作,才能真正的改善隔代教養所帶來的問題」嘉義縣志願服務協會總幹事賴仁乾提到,對於隔代教養的家庭,政府都很願意給予生活上的協助,例如各縣市皆有的特殊境遇家庭扶助條例以及國民小學兒童課後照顧服務、夜光天使點燈專案計畫等,只是有許多地方仍無法及時接收到相關資訊。未來該如何將資訊傳達給有需要幫助的家庭,是目前最大的問題。

 

 


 

 

中林國小的學生們在操場開心地上體育課。

記者 王崇任/攝影

學生在放學後老師便無法緊跟在旁給予教導。

記者 王崇任/攝影

祖父母載著孩子的景象在嘉義隨處可見。

記者 王崇任/攝影

你可能有興趣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