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偏鄉地區 隔代及外籍配偶問題

【記者 王崇任/嘉義市報導】

 

  偏鄉地區人口老化問題日趨嚴重,不僅有隔代教養問題,近年來興起之外籍配偶問題也逐漸浮上檯面,偏鄉教育需要政府以及學校老師們攜手並進才能解決。

 

  在臺灣,隔代家庭戶數有將近10萬3千戶,占了全體的1.2%。由家扶基金會扶助的弱勢家庭中,隔代教養就占將近一成,約5千多名小孩是由打零工維生的阿公阿嬤撫養長大,加上老人健康狀況不佳、三餐常無著落,但卻仍有許多堅持帶大孫子,此現象在偏鄉地區更普遍。而阿公、阿嬤因體力及年齡限制,多半做資源回收,養活全家;據2014年政府統計,有30%的孩童因家裡破舊、髒亂而不喜歡回家;32%的學生無法準時繳交學校必須費用。執行長陳麗如表示,隔代教養的孩子容易無法獲得良好的讀書環境,即使學校給再多幫助也很難讓孩子好好學習。

 

  根據大紀元報導,隔代教養兒童有50%「覺得自己功課跟不上同學」,需要額外的課業輔導;52%放學後沒有人可以指導寫作業,只有30%上才藝班或補習班;超過40%的孩子覺得很孤單;39%曾經獨自過夜或睡覺;1%經常或總是自己照料生活起居;70%「不曾或是只有偶爾和家人一起討論事情」。成功國小教師莊典亮表示,隔代教養者用過去的知識、方法來教育孫子女,並無法符合當代教育對孫子女的要求,文化刺激不足的狀況下,即便有豐富的育兒經驗,也無法提供孫子女課業上、資訊上的任何協助,教養的效果大打折扣。

 

  除了隔代教養問題之外,近年來,台灣社會也面臨國內的外籍配偶人數激增的問題,根據內政部統計,近年來的新人約每 9.8對裡就有一對是異國婚姻,而且位於偏鄉的外籍配偶比例增加的速度更是驚人。語言及文化背景的歧異是外籍配偶融入台灣生活的最大阻礙,在嫁入台灣後面臨的生活轉變、文化衝擊,值得國人加以重視與關注。

 

  尤其是在教育方面,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林瑞勳表示,這些外籍婚姻子女在學齡前的教養撫育工作,通常會由女性外籍配偶負責。但是由於語言的隔閡,會無法正確地使用台灣的語言及文字來教導他們,加上外籍配偶教養孩子的方式和觀念與臺灣人不同,其子女將在融入臺灣生活方面產生困難,且在子女就學後,外籍配偶無法協助子女解決課業上的疑惑,甚至無法與老師有效溝通,容易造成孩童學習成效不高。

 

  綜上所述,外籍配偶以及隔代教養家庭的問題形成是根據整個文化、社會、不同價值觀等因素而錯綜複雜,並不是能以單一原因解釋說明的,再加上此類家庭是社會中相對較弱勢的一群,而家庭皆會影響未來人口素質及國家競爭力,政府、學校等皆有必要給予重視並投注更多心力,積極解決問題。

 


 

 

在偏鄉地區,隔代教養為普遍情形。

記者 王崇任/攝影

外籍配偶為近年來備受關注的議題之一。

雲林縣政府/提供

高密度城市中比例低人數高,偏鄉地區雖然人數較少但卻占較多比例。

中華民國內政部移民署/提供

你可能有興趣

bottom of page